武侯祠的日记 篇1
概况
武侯祠是纪念三国蜀国丞相诸葛亮的祠堂。成都武侯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溢号忠武侯,后人便尊称他为武侯。
从大门左侧简介和平面示意图上看到,武侯祠掩映在森森翠柏中,殿宇坐北向南,布列在一条中轴线上,有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五重,西侧为刘备陵园。祠内有蜀汉历史人物泥塑像47尊,碑碣50多块,匾联60多幅,鼎、炉、钟、鼓10余件。因此,确切地讲,武侯祠应该称作蜀国君臣纪念堂。它是研究蜀汉历史的一座博物馆。
三绝碑
三绝碑大门到二门道路的两侧,立有六通高大的石碑。其中四通为清代刻建,一通为明代刻建,一通为唐代刻建。清碑记载了祠庙重建和维修的情况;明碑着重介绍了祠庙的历史沿革。这通唐碑最负盛名,被称为三绝碑,高3.67米,是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剑南西川节度使武元衡率其僚属27人,来武侯祠祭拜诸葛亮后刻建的。由裴度撰文,文中极力称颂诸葛亮治蜀的文治武功,对他鞠躬尽瘁、力图统一的精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把他比作前代名臣管仲、曼婴、萧何、张良。裴度有文才,曾任三朝宰相。柳公绰书法漂亮,是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之兄。名工匠鲁建镌刻。因此,自明代中叶,此碑就因其文章、书法精湛和诸葛亮的盖世功德而被誉为三绝碑。
刘备殿
刘备殿二门内是蜀汉皇帝刘备殿。殿的正中,供奉着刘备的贴金泥塑坐像,两侧偏殿,分别供奉着关羽、张飞等人,与殿相接的东西两廊,是蜀国的28位文臣武将的彩绘泥塑像。刘备像高3米,头戴天平冕冠,身着黄袍,手捧朝天圭玉,宽面大耳,神态静穆。左右侍者,一捧玉玺,一捧宝剑。
武侯祠的日记 篇2
各位游客:
你好,我是贾加,你的导游。欢迎来武侯祠观光!
武侯祠位于南阳市西郊卧龙岗。它以诸葛曹璐而闻名。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留下的旧址。当年刘皇叔照看它的地方,也是历代人祭拜诸葛亮的地方。
好了,女士们,先生们,现在我们来到了武侯祠的门口。看看这个高9米,宽13.5米的石头广场。它有三扇门和四根柱子,上面有雕刻。历史悠久的龙的意思是诸葛亮是人中之龙,比喻卧龙岗藏龙卧虎的地方。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大白寺,这是武侯祠的主楼。殿内有一幅孔明的画像,端端正正坐着,戴着黑丝绶带围巾和羽扇,神态肃穆。左边是他的长子诸葛瞻,右边是他的长孙诸葛尚。殿宇檐柱上挂满了历代名人、诗人的对联和铭文,无不饱含着世人对诸葛亮的敬仰和敬仰。
好的,这里是游客参观的自由时间。请注意避免乱涂乱丢,爱护自己的财物。聚会时间是11点,聚会地点在武侯祠前。祝大家参观愉快。
亲爱的朋友们,早上好!现在,我带你去参观南阳西郊卧龙岗上的武侯祠。南阳武侯祠,又名诸葛曹璐,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耕南阳”时留下的旧址。当年刘皇叔三次登门的地方,也是历代人向诸葛亮进贡的地方。
诸葛亮(181-234),汉末山东琅琊杨度(今山东沂水县南)人。幼时丧父,后随叔父诸葛玄赴荆州牧刘表。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带着弟弟诸葛俊在南阳卧龙岗盖房打拼,过着“乱世不请文达诸侯”的布衣生活。但他与天下名人交往广泛,经济知识渊博,肚里有良苦用心,隐居图志,清静深远。当时的名人庞德公,把他比作一个及时腾飞的“卧龙”。汉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关羽、张飞祭拜诸葛亮。从此,27岁的诸葛亮离开了在那里苦干了十年的卧龙岗,加入了刘备的政治集团。后来官员对蜀汉丞相顶礼膜拜,爵凤武是家乡太子,死后溢满了“忠厚武侯”。所以历代诸葛亮庙都被称为“武侯祠”。
据清康熙龙岗志记载,武侯祠建于魏晋晚期,经过一代代不断的修缮和扩建,形成了现在的规模。今天,我们看到的武侯祠占地200多英亩,有150多所房屋,70多副检查对联和300多处碑文。是中国最大的纪念诸葛亮的古建筑群。如今的武侯祠基本保持了元明时期的布局风格,木质建筑多为明清时期改建或增设。寺庙依山而建,南有白河,北有紫山,地势开阔,如卧龙。庭院里竹讽刺,松柏茂密,池水清澈,景色宜人,秀丽的自然风光与大众文化景观相得益彰,令人流连忘返。
好了,各位会员,现在我们到了武侯祠的人口。你看这个石坊,高9米,宽13.5米,三门四柱,上面全是雕刻。“万世之龙”的意思是诸葛亮是人民的龙,比喻卧龙岗是龙藏虎卧的地方。大家把这第二条巷子看做“三古坊”,建于清朝,距今光年。两面刻有“汉昭烈帝三古初”和“真神侠”以纪念刘备三古南仙。正是因为刘备的真诚关怀,诸葛亮才离开隐居十年的卧龙岗,辅佐刘备,一生当兵,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才得以称霸天下,成就帝王之业。刘备对知识和才能的尊重是真实的,而不是口头上的。这个优势真的很值得我们今天的一些领导学习!“真神”二字出自苏轼的《武后宫》,歌颂诸葛亮。“人也,神也,仙也,不知道,真的卧龙也。”看看什邡北部的卧龙湖。旁边有三棵古老的梓树。据说刘、梅和张过去常常是马,当他们照顾他们的时候。现在,猜猜1700多年前谁的马被拴在树上。
穿过三谷坊和仙人桥,直接通向山门。山门是武侯祠的正门,古朴凝重。是郭沫若先生题写在券门额头的石匾中间。过了山门,就进入武侯祠一院。庭院宽敞,古柏掩映,青砖铺盖,古朴自然。院内甬道上的“三代遗风”石坊,对应大礼拜殿。这是对诸葛亮才华和品德的.致敬,可以与伊尹、鲁商、傅说等三代先贤相提并论。我们转过去看看“军事战略大师”这四个字。军事谋略原本指的是中国古代的艺术书籍《六塔》、《三策》,但后世习惯指的是用兵谋略。在这里,诸葛亮的文学策略也受到了赞扬。
亲爱的朋友们,这是大白寺,它是武侯祠的主楼。清道光三年(1823年)南阳知府行书廖金文匾,挂在大白寺正门。殿内有一幅孔明端坐的画像。他头戴黑丝绶带,手拿羽扇,神态肃穆,是东汉末年隐居儒生的典型装束。左边是他的长子诸葛瞻,右边是他的孙子诸葛尚。寺庙屋檐下的柱子上挂满了历代名人和诗人的对联和匾额。这些碑帖对联充满了世人对诸葛亮的尊敬和敬仰。
请看这一对:“鲁攀西宜兴王左奇只能以万琅琊为榜样。胜者有句俗语叫不亮,齐包书郑子丕胜门答应的也是一致的。徐元直可以培养英雄,激励他人。”。这副对联歌颂的是能帮助皇帝力挽狂澜、治国安邦的吕尚、殷易、管仲、诸葛亮,也歌颂了推荐人才的伯乐,如鲍、郑子丕、。
请看这一对:“单口产品在神爷渭滨之间,表里念着两朝恩师功勋,盖屋在子丰白水卧龙给父亲唱千年歌。”这里,质量指的是档次和档次。
新野渭滨指隐居的伊尹、鲁商。这两个朝代指的是第一任主公刘备和第二任主公刘禅。荆司马指的是诸葛亮死后司马懿的消沉。下盟子丰白水指南阳郊区的子山、白河。屈赋,即吟咏吟,讲的是齐襄曼婴儿两桃杀三士的故事,据说是诸葛亮做的。这副对联充分赞扬了诸葛亮的高尚气节和巨大成就。当年,他潜心隐逸,对智明无动于衷,恬静而深远,可以与前贤易隐、陆尚卸任前的高尚行为相提并论。他把草堂建在紫山脚下,白河岸边,对比管仲、乐毅,对比周星800的姜子牙,王罕400的张子房,就像卧虎藏龙;他不年轻,他懂天下三分,谁先做梦,我这辈子就知道自己,“草是对的”讲天下,战略决策在胸,显示出他的政治眼光和杰出的奇才;他的《模特》前后,都是那么的强烈和激烈,感动的热泪盈眶!他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努力帮助两代君主建立了蜀汉的伟大事业。
试想,正是刘、关、张三人登门造访,才成就了诸葛亮的仕途,成就了波澜壮阔的三国战史。尽管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风雨雨和沧桑,但诸葛亮的威望故事却超越了大地,传遍了三国,诸葛亮的政治、军事和治国方略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诸葛亮的不朽声誉永远值得铭记。此时此刻,站在武侯祠,缅怀孔明一生的丰功伟绩,为什么不让我们徜徉于古代,畅想一番呢?我以为诸葛亮住在南阳卧龙岗,读史书,看天下,立下宏图,关心民生,在这里度过青春。一旦时运变了,皇叔照顾他,隐士就成了一对。卧龙起飞了,燃着希望,人间有三分。然而,在蜀汉的最后几年,有一个水桶是没办法的,另外,国力也不好。诸葛亮虽有一统中原之勇,六出祁山,独唱难,过劳死更是遗憾。五丈在部队因病去世。后人想想就觉得可惜。正如杜甫《蜀相》诗中所言:“三传以国事为重,传至两代。但他还没来得及征服,就已经死了,“心在朝廷,先不说前主后主,何必争襄阳和南阳?". "
武侯祠的日记 篇3
各位游客:
大家好!今天我们游览的是武侯祠。武侯祠位于成都市南门武侯大街231号。今天我们的游览路线是:大门、三绝碑、二门、刘备殿、文臣武将廊、诸葛亮殿以及刘备陵园。从北门出,全程大约3个小时。下午5点办在北门集合登车。请大家记住哟。在游览之前我先给大家讲讲几点注意事项:第一请大家在游览的时候注意安全、爱护环境,不要乱扔垃圾。第二,请大家记住我的电话号码,车牌号川。大家记住了吗?
武侯祠是中国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庙,由刘备、诸葛亮蜀汉君臣合祀祠宇及惠陵组成。始建于公元223年修建刘备陵寝。一千多年来几经毁损,屡有变迁。武侯祠(指诸葛亮的专祠)建于唐以前,初与祭祀刘备(汉昭烈帝)的昭烈庙相邻,明朝初年重建时将武侯祠并入了汉昭烈庙,形成现存武侯祠君臣合庙。
现存祠庙的主体建筑1672年清朝康熙年间(康熙十一年)重建。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成立博物馆,2008年被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享有三国圣地之美誉。中国总设计师邓小平曾说:武侯祠名声大,看的人多。可以说武侯祠已经成了成都的一处标志性景点了吧。朋友们,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就是诸葛亮殿了。殿内供奉着诸葛亮和他儿子、孙子的贴金泥塑像。大家请看,在正中龛台上就是诸葛亮的塑像啦,他羽扇纶巾,身披金袍,凝目沉思,其忧国忧民,深谋远虑的神采,显示出一代儒相的风仪。诸葛亮在我国古代政治家中可说是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在《三国志》、《晋书》等史志类作品中,对他的政治、军事才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在演义小说《三国演义》中,他更是被塑造成一个有着经天纬地的智慧,矢志不逾的精神,全智全能的.几乎完美无缺的人物形象。到底诸葛亮有多完美都有智慧呢?请让我为大家一一分析。
首先,他是杰出的政治家。诸葛亮大小事并抓,躬自校簿书,流汗竟日,不但承担了全国军政大计的决策和推动,并亲自监督兴修水利、桥梁、道路,驿舍等工程,组织养蚕、织锦、煮盐、冶铁、铸钱等重要事业,实施科教严明,赏罚必信、奖励农桑,与民生息等正确政策,使蜀汉逐渐恢复了元气。进兵南中,和抚夷越,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安定了后方。使蜀汉渐渐开创了一个物资丰富,人口兴盛的有所作为的局面。然后,他是传神的军事家。以决定刘备集团命运和三分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战为例,诸葛亮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最关键的人物。孙刘联盟的建立,由他一手促成;孙权抗曹的决心,由他使之坚定;周瑜导演的群英会、蒋干盗书,黄盖的苦肉计、诈降计,被他一眼看穿;他与周瑜共同商定战役的关键决策火攻计;且又能借来实行火攻的决定性的东风。可以说,孙刘联盟在夺取胜利的道路上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他的智慧;如果没有他,盟军要想打败曹操几乎是不可能的。其次,他是伟大的发明家。诸葛亮重视装备的革新和战术的改进,创制了可巧运粮草的木牛流马和神秘的八阵图,造射杀力极强的连弩,还发明了神奇的孔明灯。以孔明灯为例,这是诸葛亮北伐被司马懿困于平阳时所发明的一种用来向救兵传递信息的空飘灯,也是热气球的起源。在科技不发达的三国时代,诸葛亮仍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热气球空飘这个原理的人,真是名副其实的卧龙!称他为智慧的化身实不为过。
好了,各位游客,咱们已经了解了诸葛亮了,那刘备的陵墓又是怎样呢?就让我们带着悬念去下一个景点刘备陵墓看看吧。谢谢!我的讲解完毕!
武侯祠的日记 篇4
成都武侯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南门武侯祠大街,是中国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庙,由刘备、诸葛亮蜀汉君臣合祀祠宇及惠陵组成。刘备陵寝始建于公元223年,一千多年来几经毁损,屡有变迁。武侯祠(指诸葛亮的专祠)建于唐以前,初与祭祀刘备(汉昭烈帝)的昭烈庙相邻,明朝初年重建时将武侯祠并入了“汉昭烈庙”,构成现存武侯祠君臣合庙。
现存武侯祠庙的主体建筑1672年清朝康熙年间(康熙十一年)重建,享有“三国圣地”之美誉。成都武侯祠现分文物区(三国历史遗迹区)、园林区(三国文化体验区)和锦里(锦里民俗区)三部分,面积约15万平方米。成都武侯祠是国内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主要胜迹,也是成都市一个主要的旅游参观点。成都武侯祠是中国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以文、书、刻号称“三绝”的《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最为知名。
武侯祠大门匾额为“汉昭烈庙”。大门内浓荫丛中,矗立着六通石碑,两侧各有一碑廊,其中最大的一通在东侧碑廊内,唐代“蜀汉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立,有很高的文物价值,为国家一级文物,因文章、书法、刻技俱精被称为“三绝碑”。唐朝著名宰相裴度撰碑文,书法家柳公绰(柳公权之兄)书写,名匠鲁建刻字,都出自名家,因此被后世称为三绝碑。
旅游特色
武侯祠景区景点介绍:
①大门
匾额为“汉昭烈庙”。大门内浓荫丛中,矗立着六通石碑成都武侯祠,两侧各有一碑廊,其中最大的一通在东侧碑廊内,唐代“蜀汉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立,有很高的文物价值,为国家一级文物,因文章、书法、刻技俱精被称为“三绝碑”。唐朝著名宰相裴度撰碑文,书法家柳公绰(柳公权之兄)书写,名匠鲁建刻字,都出自名家,因此被后世称为三绝碑。碑文对诸葛亮的一生,作了重点褒评;竭力赞颂诸葛亮的高风亮节,文治武功,并以此激励唐代的执政者。碑文个性褒奖诸葛亮的法治思想,马谡因失街亭被诸葛亮依法处斩,临刑,马谡哭着表示自己死而无怨。李严与廖立,两人都是被诸葛亮削职流放的罪人,但他们也自甘服罪。当他们得知诸葛亮病逝,“闻之痛之,或泣或绝”。这些均属史实,裴度据史褒评,令人信服碑文通篇辞句甚切,文笔酣畅,使人百读不厌。诸葛亮之所以为后人所敬仰,还因为他有着高尚的思想和作风,不利用职权谋私。
②刘备殿
二门之后是刘备殿,为单檐歇山式建筑。正中有刘备贴金塑像,左侧陪祀的是他的孙子刘谌。据说,他的儿子蜀汉后主刘禅由于昏庸无能,不能守基业,他的像在宋、明两代几次被毁,之后就没有再塑。在蜀汉后主刘禅降魏时其子刘谌到刘备墓前哭拜,杀掉家人后自杀身亡。两侧偏殿,东有关羽父子和周仓塑像,西有张飞祖孙三代塑像。两侧东、西廊房分别塑有蜀汉文臣、武将坐像各十四尊。东侧文臣廊坊以庞统为首,西侧武将廊房以赵云领衔。武侯祠诸葛像
③诸葛亮殿
刘备殿后,下数节台阶(武侯祠低于汉昭烈庙,象征古代君臣关系),武侯祠内的诸葛亮像是一座过厅,挂有“武侯祠”匾额。武侯祠是纪念三国时蜀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谥号“忠武”,故纪念他的祠堂称作“武侯祠”。诸葛亮殿悬“名垂宇宙”匾额,两侧为清人赵藩撰书“攻心”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之后治蜀要深思。”的联文,是颇负盛名的一副对联,借对诸葛亮、蜀汉政权及刘璋政权的成败得失的分析总结,提醒后人在治蜀、治国时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要个性注意“攻心”和“审势”。正殿中供奉着诸葛亮祖孙三代的塑像。殿内正中有诸葛亮头戴纶巾、手执羽扇的贴金塑像,像前的三面铜鼓相传是诸葛亮带兵南征时制作,人称“诸葛鼓”。鼓上有精致的图案花纹,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大殿顶梁由乌木制成,上书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诫子书》中“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诸葛瞻及其子尚在绵竹抗击魏将邓艾的战斗中不幸身亡。
④刘备墓
诸葛亮殿西侧是刘备墓,史称“惠陵”。由诸葛亮亲选宝地,葬刘备于此。木牌《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八月,葬惠陵”。据《谥法》,“爱民好与,曰‘惠’”,故名刘备墓称“惠陵”。陵墓中还合葬有刘备的甘、吴二位夫人。刘备墓前有清乾隆年间所立“汉昭烈皇帝之陵”石碑,陵墓建筑由照壁、栅栏门、神道、寝殿等组成。陵前有规模较小的神道为清代所建。惠陵与武侯祠主要建筑一样亦为坐北朝南,紧邻在汉昭烈庙与武侯祠西侧。与武侯祠之间有红墙夹道相连。成都武侯祠的`字画、对联甚多,其中的现代书法家沈尹默书写的《隆中对》最引人注目。武侯祠还有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出师表》刻石(历来对此的真伪存有争议,有一种说法,此前、后两表实际上是明代士人白麟伪托岳飞之名所书)
⑤南郊公园
“惠陵”西侧原为南郊公园,2003年合并为武侯祠园林区。南郊公园原为中华民国国民党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的墓园,1953年经修整辟为公园,依次建有浮雕式石牌坊大门、旌忠门、碑亭、荐馨堂、刘湘墓等建筑。武侯祠东侧的锦里由武侯祠博物馆恢复修建,锦里为清末民初建筑风格的古街。它依托武侯祠,扩展了三国文化的外延,并融入川西民风、民俗,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成为成都文化旅游的新亮点。锦里二期也于2009年春节前开肆迎客,锦里二期大胆将水引入锦里循环,构成“水岸锦里”的新景观。
武侯祠的日记 篇5
武侯祠是纪念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谥号忠武侯,后人便尊称他为武侯。
成都武侯祠是全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的庙宇,始建于公元223年刘备入葬于惠陵。依据汉制,陵旁必有庙,因此在刘备下葬于惠陵后,当时的蜀汉就在陵旁修建了祭祀刘备的原庙。(原庙是帝王陵旁祭祀此帝王的'庙宇,唐宋时期,人们一般称刘备的原庙为先主庙。)(正因现成都武侯祠共有三大主体建筑,刘备死后就已出现其中两组,故以刘备下葬惠陵作为成都武侯祠之始。)到南北朝时,在惠陵和先主庙不远的地方人们又修建了武侯祠,唐宋时期,武侯祠就已成为著名的古迹和旅游胜地,杜甫当时就留下了“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的描述。明代时,蜀献王朱椿认为“君臣宜一体”,就把武侯祠与先主庙合并为一,通称“汉昭烈庙”,明末清初,祠庙毁于战乱。这天看到的武侯祠,是清代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在旧址上重建的。
尽管官方一向把那里叫作“汉昭烈庙”,大门也悬挂着“汉昭烈庙”的横匾。但人们仍习惯的称那里为武侯祠。为什么呢?民国年间的邹鲁写的一首诗,道出了其中的缘由:“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由来名位输勋业,丞相功高百代思”。也就是说,正因诸葛亮的历史功绩大,他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超过了刘备,人们就顾不了君尊臣卑的礼仪了。
从大门左侧简介和平面示意图上看到,武侯祠掩映在森森翠柏中,殿宇坐北向南,布置在一条中轴线上,有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五重,西侧为刘备陵园――惠陵。祠内有清代蜀汉历史人物泥塑像47尊,碑碣50多块,匾联60多幅,鼎、炉、钟、鼓10余件。因此,确切地讲,武侯祠就应称作蜀汉君臣纪念堂,它是研究蜀汉历史的一座博物馆。
武侯祠的日记 篇6
刚才我们游览了武侯祠中的刘备殿以及文臣武将廊,现在我们来到了诸葛亮殿,这里才是真正纪念诸葛亮丞相的武侯祠。
请大家注意,现在我们要下一级台阶。为什么要下这级台阶呢?原来这是古代君尊臣卑观念的体现。武侯祠是君臣合庙,刘备庙在前,诸葛亮武侯祠在后,于礼制不合,所以人们在建造武侯祠时,就有意将诸葛亮殿建低一个台阶,以突出刘备作为一国之君的崇高地位。
现在我们将穿过过厅。请注意过厅两侧悬挂的匾额、对联和绘画,它们大多出自董必武、郭沫若、徐悲鸿、沙孟海、张爱萍等名人名家之手。
请看这副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就是闻名全国的攻心对,也是武侯祠对联中的精品。我们知道,自古以来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如何才能治理好四川呢?攻心和审势就是最好的答案。
对联的作者是清末云南剑川县人赵藩。上联是说诸葛亮出兵平定南中叛乱时,采用马谡建议,实行攻心战术,对夷帅孟获七擒七纵,使其心悦诚服,从此不再反叛。称赞诸葛亮是真正懂得用兵打仗的人,而不是好战的军事家。下联称赞诸葛亮能审时度势,制定出宽严得宜的法度,收到良好的效果,提醒后人从中吸取教益。这副对联对诸葛亮用兵和施政作出了客观的评价,提出了攻心和审势两个很有启发性的问题,是古代治国方略的精髓所在。
现在请大家随我进入诸葛亮殿。请看,坐在龛台正中的塑像就是被誉为智慧化身的蜀汉丞相诸葛亮。他头戴纶巾,身披金袍(古称鹤氅),手执羽扇,凝目沉思,一副忧国忧民、深谋远虑的神采,显示出一代儒相的风仪。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诸葛亮年轻时隐居于荆州襄阳(今襄樊)隆中,因胸怀大志,刻苦好学,才智出众,得到卧龙的美称。
公元207年刘备在荆州访贤,刘备三顾茅庐,感动了诸葛亮。诸葛亮为刘备分析天下形势,制定了一条占有荆(今湖北)、益(今四川)二州,东联孙权,北抗曹魏的国策,史称隆中对。三顾茅庐后,诸葛亮被刘备拜为军师,从此跟随刘备,取得了赤壁之战、夺取益州等战役的胜利。蜀国创建后,被任命为丞相。刘备死后,在奉节白帝城受托孤重任,辅助后主刘禅,执掌了蜀汉朝政。
诸葛亮治蜀达20多年,主要政绩有:以法治蜀;南征南中;北伐曹魏。公元234年,诸葛亮由于长期劳累,不幸早逝于北伐前线的武功五丈原,死的时候才54岁,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一生做了大量有益于社会进步和勤政爱民的好事。他死后,人们十分怀念他,尤其敬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把他作为忠臣贤相的典范和智慧的化身加以崇拜,修了一座又一座武侯祠来纪念他。
请看诸葛亮两边的塑像,左边的是诸葛亮儿子诸葛瞻,右边是孙子诸葛尚。他们在公元263年曹魏灭蜀时,率部与魏军奋战,终因寡不敌众,在绵竹阵亡。诸葛亮子孙三代,人称三世忠贞。
请大家看殿内陈列的这面铜鼓。相传诸葛亮南征时曾使用过这种铜鼓,所以它又被称为诸葛鼓。
各位游客,诸葛亮殿两侧厢房内,是诸葛亮事迹陈列室,有大量反映诸葛亮事迹的图片资料,请大家随意参观。十分钟后我再带大家一起去看看先主刘备的陵墓惠陵。
武侯祠的日记 篇7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成都武侯祠肇始于公元220xx年修建刘备惠陵时,名“汉昭烈庙”。后来祭祀诸葛亮的武侯祠并入汉昭烈庙。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三国蜀汉遗迹博物馆。成都武侯祠是国内众多武侯祠中唯一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纪念诸葛亮名胜中最负盛名的一处。 纪念诸葛亮的武侯祠除成都武侯祠外,还有陕西勉县武侯祠、南阳武侯祠、襄樊古隆中武侯祠、重庆奉节白帝城武侯祠、云南保山武侯祠和甘肃礼县祁山武侯祠等
在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三国时代是其中很短暂但却很精彩的一段,从东汉黄巾农民起义算至三家归晋(公元184年—280年),前后将近一百年时间。(dM566.cOM 66职场网)
三国时代的得名,是因当时神州大地上并存着三个地方政权,这三个政权分别是曹操和他的儿子曹怌建立的魏国,占据黄河流域的大片土地,建都洛阳,孙权建立的吴国,占据长江中下游等地,建都南京,刘备建立的蜀国,占据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建都成都。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国古代历史中曾经出现过多次的大分裂,大动荡,最后又重归统一的局面,三国时期,只不过也是一次而已。
在三国鼎立、群雄割据的年代,四川曾经是蜀汉政权的割据地。虽然四川地处西南,而且势单力薄,但是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一大批忠良之士,为了汉室一统天下,他们争东吴、扶南夷、出师北伐、英勇奋战,从而演绎出了一幕幕悲壮的'历史,留下来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让我们后人千古传颂。于是,人们就修开始修庙建祠,或者是保留古战场。从而构成了众多的三国历史名胜古迹。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武侯祠,便是众多的三国古迹中久负盛名的一处古迹。
武侯祠是纪念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生前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被封为忠武侯,后人便尊称他为武侯。
武侯祠坐落在成都南郊的武侯祠大街,庙宇坐北朝南。武侯祠始建于何时,已经没有资料可考了,但从杜甫的诗《蜀相》中的描写“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来推断的话,早在唐代以前就已经建有武侯祠了。在唐,宋时期这里分别有武侯祠和刘备庙,明代初年,祠庙合并为一,明代末年,祠庙毁于战乱。今天看到的武侯祠是在清代康熙十一年的时候,在旧址上修建起来的。占地面积达到了3.7万平方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侯祠的日记 篇8
各位游客:
你们好!
我是你们的导游佳佳,欢迎大家到武侯祠观光游览!
武侯祠位于南阳市西郊卧龙岗,南阳武侯祠,有名诸葛草庐,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时留下的故址,当年刘皇叔三顾之处,也是历代人们瞻仰和祭拜诸葛亮的地方。
好了,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武侯祠的入口,大家看这座千古人龙石坊,高9米,面阔13.5米,三门四柱,遍体布满雕饰,千古人龙的意思是指诸葛亮是人中之龙,隐喻卧龙岗是藏龙卧虎之地。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大拜殿,它是武侯祠的主体建筑。殿内塑的是孔明端坐正面像,它纶巾羽扇,风度庄严。左边是他的长子诸葛瞻,右边是它的长孙诸葛尚。殿堂的`檐下、柱上挂满了历代名人骚客的对联和碑额,这些碑额无不充满世人对诸葛亮的敬重仰慕之情。
好了,下面是游客们自由参观时间,请大家注意,不要乱刻乱画,乱扔垃圾,妥善保管好自己携带的物品,集合的时间是十一时,集合的地点是武侯祠门前。祝大家参观愉快。
武侯祠的日记 篇9
各位游客们那里是诸葛亮殿。殿的门楣楹柱上挂满了前人留下的匾联。其中最有名的是悬挂在诸葛亮殿正中的一联,即“能功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之后治蜀要深思”。联文是清末云南剑川人赵藩撰书。
上联说,诸葛亮在打仗中能用“攻心”战术,如南征时对孟获七擒七纵,使其心悦诚服,以此称赞诸葛亮是真正懂得用兵打仗,而不是好战的军事家。
下联称颂诸葛亮能审时度势,制定出宽严得宜的法度,收到良好效果,提醒之后治理四川的人从中汲取教益。这幅对联对诸葛亮的用兵和施政作出了客观的评价,提出“攻心”和“审势”两个很有启发性的问题,是武侯祠匾联中的上品,也是我国名联之一。
诸葛亮殿内,供奉着诸葛亮和他的儿子、孙子的贴金泥塑像。诸葛亮像在正中的龛台上,他羽扇纶巾,身披金袍,凝目沉思,其忧国忧民,深谋远虑的神采,显示出一代儒相的风仪。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山东沂南人,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年轻时隐居于襄樊隆中,因才智超群,刻苦好学,胸怀大志,得“卧龙”的美称。经刘备三顾之请,出山铺佐刘备,建立蜀汉;刘备死后,受托孤之重任,辅佐其子刘禅,执掌朝政,治蜀达20多年;他施行教化,严明赏罚,选贤任能,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南征南中,北伐祁山,以忠贞、勤勉、廉洁和才智,换来了蜀地的安定和繁荣。史学家陈寿评论说,当时的蜀国,政治清明,民风淳正,田野开辟,仓廪充实,到处是升平景象。由于过度辛劳,他54岁时,病逝于北伐前线五丈原军中,埋葬在陕西勉县定军山下,坟墓至今尚存。
诸葛亮一生做了不少勤政爱民和有益于社会进步的好事,他死后,人们十分怀念他,对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更是十分敬重。于是,人们便修起了一座又一座武侯祠来纪念他,还把他作为忠臣贤相的典范,智慧的化身而加以崇拜。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在蜀汉面临存亡之时,率部与魏军在绵竹决战,终因寡不敌众,为国捐躯。
诸葛亮殿内陈列有一面铜鼓,是公元五、六世纪时的文物。铜鼓,原是西南少数民族古代的炊具,从考古发现来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之后铜鼓逐渐演变成一种乐器、礼器,在集会、庆典时使用,也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相传诸葛亮南征时,曾使用过这种铜鼓,白天用来煮饭,晚上当鼓,用来报警,一物多用。因此,又称为诸葛鼓。
在殿外的两侧厢房内,陈列着木刻诗文。西厢有董必武、张爱萍、方毅、周谷成、楚图南、梁漱溟等人的墨宝共12幅,东厢为木刻的《隆中对》和《出师表》。